小王是家中獨子,2008年與小劉登記結婚。兩年后小王父母拿出100萬元畢生積蓄,作為首付款為小兩口按揭買了一套商品房。購房合同由小王簽署,房貸以小王的住房公積金辦理,一直由小王支付按揭貸款。
但是好景不長,因感情不和,小王和小劉離婚。小劉認為房屋應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進行分割。小王當然不同意,強調這房子是自己父母出的首付款,而且也是自己一直在還房貸,房子是父母對自己一方的贈與,應該屬于自己的個人財產(chǎn)。
官司打到法院,法院最終判定:房屋為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。
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十四條規(guī)定: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。
第一千零六十二條規(guī)定,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(xù)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(chǎn),為夫妻的共同財產(chǎn),歸夫妻共同所有:
(一)工資、獎金、勞務報酬;
(二)生產(chǎn)、經(jīng)營、投資的收益;
(三)知識產(chǎn)權的收益;
(四)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(chǎn),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(guī)定的除外;
(五)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(chǎn)。
夫妻對共同財產(chǎn),有平等的處理權。
財產(chǎn)糾紛律師分析:小王的父母對所購房屋僅支付了首付款,屬于部分出資,無法取得房屋的所有權。小王的住房公積金在二人婚后也屬于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,小王實際上一直用共同財產(chǎn)在償還按揭貸款。但是,具體分割時應當根據(jù)公平原則,酌情考量小王父母的出資情況,對小王適當多分。
財產(chǎn)糾紛律師普法課堂
1、《民法典》第一干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(guī)定:
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(chǎn),屬于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(chǎn)。
2、什么情況下,房子才屬于小王一人所有呢?
根據(jù)《婚姻法司法解釋三》第七條規(guī)定: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(chǎn),產(chǎn)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,可視為只對自已子女一方的贈與,該不動產(chǎn)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(chǎn)。但是這里所稱的出資應當僅指“全額出資”。